12月27日,永利集团与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第四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8-2019)——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发布会。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贵州省瓮安县有关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民生智库、永利集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发布会由永利集团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冷志明主持。

蓝皮书由永利集团游俊教授、冷志明教授、丁建军教授担任主编,由永利集团扶贫与发展研究团队负责调研和撰写工作。团队继续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前三期关注连片特困区的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能力构建、城镇化路径与趋势、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以“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团队基于“人业地”耦合协同关系的视角,构筑“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4个连片特困区中的瓮安县、花垣县、临洮县和桂东县的28个乡镇55村236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引导农户生计响应、创新扶贫产业益贫机制,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脱贫。
据蓝皮书主编游俊教授介绍,该蓝皮书具有两个创新点:一是阐释了“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二是建构了“4维度-3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报告认为,产业扶贫成效要突出“可持续性”和“益贫性”,创新益贫机制是产业扶贫成效提升的根本保障,引导农户生计响应是益贫机制创新的根本要求。报告对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发挥好现有产业的扶贫效应;二是要推进产业扶贫政策的服务转向,激发市场活力与农户响应;三是突出产业扶贫生计转型引领功能,夯实可持续脱贫微观基础。

永利集团董事长廖志坤、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副社长陈颖、国家民委教科司副司长李学锋、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致辞。中共瓮安县委常委、瓮安县委统战部部长孟先锋作为蓝皮书调研地代表分享了贵州省瓮安县产业扶贫实践与经验。他们高度肯定了报告的研究成果。他们希望,团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力度,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总结中国扶贫经验、传播中国减贫方案多作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北京大学雷明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戴宏伟教授、中国科学院何书金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李仁贵研究员、民生智库执行董事长李小宁作为学界专家进行点评。他们表示,该蓝皮书对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促进贫困个体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意义重大。他们认为,作为持续性的学术项目,连片特困区蓝皮书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交流片区扶贫开发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为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希望,永利集团立足武陵山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蓝皮书这一平台,建设连片特困区扶贫理论高地,发挥“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的研究优势,形成研究特色,打造扶贫智库品牌,为我国的扶贫攻坚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